年糕妈妈:不再事事追求“100分”,我才找到我自己
1岁半小女儿终于睡下,杭州宝妈涂薇蹑手蹑脚从房间出来,瘫在地板上,听到自己大口喘息。女儿有点流鼻涕,今晚的哄睡尤其艰难,而比身体更累的,是心疼和自责。她一遍遍回想是不是白天出去穿少了。
她翻到“年糕妈妈”视频号一条内容:李丹阳怀里的三宝哭闹不已,两口子轮流上阵,没有收效。李丹阳黑眼圈若隐若现,疲惫地说:“有点崩溃,10年育儿老手碰到了对手”。
李丹阳大儿子叫年糕,因此被称为“年糕妈妈”,浙大医学硕士毕业,2014年开启母婴博主生涯,名下自媒体粉丝数超过5500万。
(2025年1月,老三米糕感染甲流,李丹阳夫妻俩轮流哄睡,还是搞不定)
“十年母婴博主,带娃依然鸡飞狗跳!”涂薇松了一口气。年糕妈妈类似内容不少,涂薇每次看到,被安慰以外,觉得李丹阳挺勇敢,“她不怕砸了‘育儿专家’的招牌吗?”
4月的一个午后,我向李丹阳抛出这个问题,她很认真地低下头想了会儿,说:“不是啥专家,就不是特别在意这点,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起点本来就不高。”
李丹阳在浙江衢州长大,家里经济条件一般。父母希望她通过念书改变命运。李丹阳的童年和青春期,有着那一代80后女生的勤奋和不自信,努力学习,去考取一个又一个100分,来向外界证明自己。
但同时,这一路来,自我也在一点点萌生、壮大。她一点点确认自己、接纳自己,变得有勇气去做想做的事。她这一路的转变背后,藏着一个女性从“活在他人期待里”到“为自己松绑”的漫长跋涉。
① 得了100分,能让我暂时感觉稍好一点
小时候,李丹阳是那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要强,成绩优秀,很早就以考上浙大为目标——这是严格的父亲给她定下的。严格的父亲、对父亲顺从的母亲,爱孩子却不会表达,塑造了她敏感和不自信的性格底色。
(小时候,认真写作业的李丹阳)
她记忆深刻的是,小学五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发挥失常,全班24个满分,她只考了86分。回到家,父亲把试卷摔在她身上。那时李丹阳12岁,她意识到,自己承受不了父亲的失望。
少女时期的她,把自己包在宽大的T恤里,很难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。李丹阳回忆:“如果今天我得了一个100分,我知道自己当下是很棒的。可到了明天,这个100分过去了,我就需要下一个100分。”
所有生活仿佛都指向这个100分。
2003年,18岁的她考上浙江大学。在父亲为她划定的框架里,终于拿到第一个“里程碑式的100分”。
选专业时,喜欢写作和分享的李丹阳想填“新闻”,但最终还是父亲做主填了“医学”。父母在自家附近给她买了房子,盘算着她大学毕业进当地医院工作,找个当地人结婚生娃,他们帮忙带孩子……
(2010年,李丹阳从浙大硕士毕业)
但女儿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。7年医学专业毕业,李丹阳没有选择从医。并且,她和浙大光电专业一个叫林威的小伙相恋。尽管父母不怎么支持,她还是确认了这份爱情。她给父亲写了封长信,末尾是:
“谢谢爸爸这些年为我付出的一切,我知道你都是为了女儿好,现在我长大了。我想,对一个女儿真正的好,是相信她的选择。”
② 小时候的外部设定,是一种强大的惯性
林威毕业后入职一个世界500强公司,工作需要他驻扎不同的城市,李丹阳跟着他不断辗转。在爱情包围的幸福中,等到怀孕的消息,她几乎落泪。想象中未来仿佛尘埃落定,相夫教子,岁月静好。直到2014年4月,李丹阳和林威的第一个孩子年糕出生,生活展现出残酷的真相。产后一系列变化,叠加父亲脑瘤复发,李丹阳发现自己四面楚歌,千头万绪困住了她。
(新生儿时期的年糕)
把她拉出来的,是育儿文章写作。回到擅长的事情,她感到安心。危机的背后,原来隐藏着迷失自我的恐惧和忧虑。
年糕是个睡渣,总要闹到夜里11点多才睡觉。为此,李丹阳结合《婴幼儿睡眠圣经》等书籍,整理出一套实操方法。调整好了年糕的睡眠后,她把笔记分发到同期生娃的宝妈群里。宝妈们试了十分有效,群里一片感谢和称赞。
迷失中李丹阳找到了抓手,她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,在哄睡后的凌晨查资料、写文章。生活也渐渐理顺。
群里宝妈提醒:“你能把育儿知识讲得这么简洁明了,为什么不开个公众号呢?”2014年7月31日,年糕妈妈公众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,就是《睡眠圣经的读书笔记》。仅用半年时间,李丹阳就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篇10万+。接下来的几年,“年糕妈妈”一路狂飙突进,成为头部母婴自媒体。
(在创业早期,参加一档节目拍摄)
2015年,年糕妈妈成立公司,李丹阳出任董事长。不久,她的先生林威辞职加入,担任CEO。2019年时,年糕妈妈公司涵盖内容、广告、教育、电商等业务,拥有450多名员工。但作为公司董事长,李丹阳给自己设定的title却只是“首席内容官”,只负责内容部分。
“那会儿还是不自信,”李丹阳回忆说,先生林威以前是世界500强公司的总监,高山仰止。那时的她觉得,公司的运营、管理、战略决策,是他那样的人才能做的事情,“创业之前,我只是一个小职员,没当过领导,连面试都不敢。”
公司许多老员工回忆,自己当时入职都是由林威面的。
尽管创作内容收获很多人的肯定,儿时的设定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惯性。一直以来,李丹阳的自我支持系统有一套固定的模式,甚至成为路径依赖——在一个标签或框架里(如:好孩子、好学生),努力做到“100分”,获得认可。当外界不再给她赋予标签时,她常常下意识地给自己一个设定。这个设定,就是她的舒适圈。
③ 作为董事长回到驾驶室:认可自己,接纳自己
转折发生在2020年。“年糕妈妈”一路顺风顺水,在外部顾问等人士鼓动下,林威意气风发,想谋求公司更大的发展。在林威的设想里,年糕妈妈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孕育一家线上早教公司,从而做大整个盘子,甚至上市。
但隐约中,李丹阳觉得这样的路线有些不切实际。
“我们的基本面是内容创作,虽然内容赛道盘子小,但这是我们擅长的。集中精力把内容做好,是更有把握的。而做教育对我们的挑战很大。”这就像用同样的力量去摁压一个点或一个平面,显然前者压强更大,成功的可能更高。
但很长一段时间里,李丹阳不怎么敢坚持这个想法。
一位在年糕妈妈工作近十年的老员工回忆:“2018、2019年,我们能感到她对先生一些业务上的决定不是很认同,但她选择了沉默。慢慢的,她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,两个人的分歧开始放在明面上。2019年、2020年,他俩经常拉着我们头脑风暴,讨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,还请了外部团队来做顾问,但都没有大的进展。”
分歧最激烈的时候,李丹阳和林威商量,两人各带一批人马,分成两家公司各自发展。
(糕妈、糕爸在公司全员会上)
直到有一天,下班,开车回家的路上,李丹阳突然和林威说:“你要做好准备,我要回到驾驶室了。”
林威始终乐于支持妻子的成长。他说:“如果分歧继续下去,我们的感情肯定会受到影响。事业很重要,但前提是亲密关系不可分割。如果这家公司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,这个人是你。”
公司战略清晰了,停掉早教业务,停掉线下业务,全力转向最擅长的内容与IP,开启了新一轮的上升。
这件事以后,李丹阳意识到,此前她一直在等待别人给她发“许可证”,但其实方向盘本就在她自己手里,“由此认识到,自己能做好一些原本想象之外的事情”。
与此同时,她也变得越来越能接纳自己。
刚生完一胎时,生活中,李丹阳习惯大包大揽,渴望抹平家庭中的一切问题。到2019年,二胎发糕出生,家里多了一口人,家庭关系变得更为复杂。代际之间、两个孩子之间,需要平衡的关系倍增。她和林威不再有能力搞定一切。
(李丹阳一家五口)
“有些问题实在没办法,只能今天睡完觉再说。常常到明天早上会发现,其实也没那么糟。我就意识到,很多问题本来就是常态,解决不了放在那也没有什么。”
在接纳这一切之后,她变得更加自信和松弛。
“我到快40岁才明白,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,往往是同一件事。可能某种特质,我曾经很想改掉它,但后来恰恰因为它做成了某件事。比如我的不自信,也是我的谦卑,我很勤奋,而且不容易骄傲。”
④ 个体的转变影响更多的人
李丹阳的转变,一点点投射到年糕妈妈的内容中来。一开始,她觉得只有育儿干货是有价值的,后面她慢慢发现,自己的体悟也能帮助到人。
涂薇最早关注年糕妈妈,是2015年生老大。她觉得,年糕妈妈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:前五年,更多讲育儿知识,但讲糕妈个人感受和观点的不多,人好像是藏在干货后面。2020年后,她这个“人”开始走到前台来了。
涂薇印象最深的一条视频,说宝妈常自我苛责,怀疑自己“是不是个好妈妈?”李丹阳非常确信地说:“当你想到这个问题时,记住,你就是一个好妈妈——你都那么自觉了!”这句话一下刺中涂薇,眼泪止不住涌出来。
焦虑时,她会刷年糕妈妈,现在网上常见的“妈妈不是爱生气,妈妈是太累了”、“母爱无需伟大”、“累了就歇歇吧”、“当妈也要照顾好自己”等等说法,年糕妈妈很早就有了。
同时,李丹阳不怕在内容里暴露自己无力的一面,如哄娃哄得心力交瘁、被儿子顶撞了很生气、两个儿子闹得她头大……这安慰到了涂薇这样的宝妈。
刘擎点评李丹阳:“你具备这种安慰的力量,因为你是脆弱的。你本身有脆弱的部分、有易错性,所以你的安慰才如此有力。”
2020年母亲节,年糕妈妈的地铁发声。李丹阳越来越敢于发表个人体悟,来支持宝妈们。
育儿内容之外,李丹阳自我发现自我确认的努力,也影响了很多人。
江西赣州的全职妈妈慧香,是“年糕妈妈”的忠实读者。2019年时,慧香生二胎,身边没有老人帮忙,老公是个甩手掌柜,做生意又亏钱,无论是生活还是经济都陷入了僵局。
一次巧合,她关注了年糕妈妈,在上面听书,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,开始思考家庭之外的自我价值。
她用背带背上宝宝去健身房,花了4个月将体重从150斤减到110斤。随后,她又用借来的5000元钱,在微信上做起了生意,3个月卖掉了2万斤橘子。去应聘电话销售,一点点做到所在部门的销冠。
(慧香带娃贩橘子)
虽然直到今天,慧香家的经济警报依旧没有完全解除,但她相信,在自己和老公的共同努力下,生活总会变得更好。
⑤ 投身公益,也获取治愈的力量
和很多女性一样,一旦得到力量,李丹阳乐于以此来回馈世界。
少女时期,家里条件紧张,她每次开口要钱买卫生巾,都要鼓足勇气,尴尬不已。当时暗想:“如果我有女儿,一定会把卫生巾给她备好,和少女文胸一起,放在她床头的抽屉里。” 前两年,她从新闻中了解到,在一些边远农村,仍有5%女孩在生理期不使用卫生用品,另有13%的女孩羞于向父母开口要钱购买卫生巾。2023年,李丹阳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,设立“青春期女孩关爱基金”,在20所山区中小学校免费投放卫生巾,至今已是第三年。
2025年5月7日,嘉兴一所卫生巾公益受捐学校,李丹阳做完科普分享后,被女生们围着提问。
她和这些女孩坐在一起,分享青春期的知识:“我们的身体是上天赋予的,月经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,我们都不必为月经感到羞耻。愿每个青春期的女孩能无须经历我少年时的尴尬。”那一刻,李丹阳觉得,仿佛回到小时候,拥抱那个敏感而狼狈的自己。
更早的2017年,年糕妈妈与南京师大心理学院合作,开展儿童绘本干预效果专项测评。2018年,年糕妈妈发起“绘本微光”公益项目,在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乡村幼儿园捐建绘本点。7年来,在全国100个乡村幼儿园设立绘本点,累计帮助到2万多农村宝宝看上好书。
2025年4月28日,西藏林芝波密第一幼儿园公益绘本点,李丹阳给孩子们讲绘本。这样的公益绘本点,已经有100个。
林威出身农村,有过留守经历,和绘本点的孩子们在一起,他感到特别亲切。李丹阳儿时缺少课外书的遗憾,也得到了抚平。
2021年起,夫妻俩还通过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,为21个困难家庭的孩子装修了房间。
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,接受父母、外界给与的设定,在这个框架下成长,也逐渐在反思和叛逆中发现和确立自己。相对来说,女性面临的情况常常更为复杂,道路也往往更加曲折。李丹阳带给我们的,当然不是标准答案,只能说是众多参考之一:寻找真实的自我,不必每次都考100分。自我不是突然找到的,而是在一次次或搞得定或搞不定中生长出来的。
就像她在一次直播中所说:“育儿没有标准答案,人生也是。我们能做的,不过是边摔跤边对自己说——‘这样也行’。”(文/三联生活周刊)